-
所有類別
- 前沿資訊
- 產品相關
- 產品展示
- Rush芳香
- Rush效果怎樣
- Rush效果如何
- Rush副作用
- Rush用法
- Rush購買
- Rush心得
- Rush使用需知
- Rush價格
- Rush多少錢
- Rush藥效
- Rush效果
- Rush藥局
- Rush作用
- Rush使用心得
- Rush價錢
- Rush使用方法
- Rush專賣店
- Rush如何選
- Rush貨到付款
- Rush取貨付款
- Rush宅配藥局
- Rush藥詞全解
- Rush成分
- Rush拍賣
- Rush圖片
- Rushptt
- Rush盤點
- Rush推薦
- Rush限時特價
- Rush成份與用法
- Rush功能特點
- Rush適應症廣
- Rush注意事項
- Rush功效
- Rush適用人群
- Rush真的有用嗎
- Rush真的有效果嗎
- Rush有效么
- Rush怎么樣
- Rush有哪些
- Rush功效及作用
- Rush如何使用
- Rush怎麼區別
- Rush作用多大
- Rush有作用么
- Rush訂購
- Rush怎麽買
- Rush種類
- Rush購買渠道
- Rush台灣官網
- Rush官網
- Rush台灣專賣店
- Rush真偽
- Rush正品
- Rush台灣
- Rush療效
- Rush禁忌
- Rush壞處
- Rush哪裡賣
- Rush超商取貨
- Rush有用嗎
- Rush哪裡有賣
- Rush哪賣
- Rush網購
- Rush總代理
- Rush評價
- Rush專家心得
- Rush線上購買
- Rush售價
- Rush香港官網
- Rush香港
- Rush使用經驗
- Rush用法用量
- Rush使用心得分享
- Rush使用劑量
- Rush哪裡買的到
- Rush價格多少
- Rush代購
-
彙整
- 2024 年 8 月
- 2024 年 7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2 年 2 月
- 2022 年 1 月
- 2021 年 12 月
- 2021 年 11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6 月
- 2021 年 5 月
- 2021 年 4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2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10 月
- 2020 年 9 月
- 2020 年 8 月
- 2020 年 7 月
- 2020 年 6 月
- 2020 年 5 月
- 2020 年 4 月
- 2020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
- 2020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
- 2019 年 11 月
-
關於oldboy老男孩
oldboy老男孩是老船長rush品牌旗下的同志服務平台,每時每刻的全球同性新聞熱點,提供最前沿、最時尚、最權威的資訊與娛樂服務,引導同志生活新理念。
-
友情鏈接
分類彙整: 產品相關
全球第二例愛滋患者被治癒,攻克愛滋病還有多遠?
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打破了愛滋病的魔咒?這種治癒方法能被更多的人複製使用嗎?
先來看,這兩位患者是怎麼治癒的
愛滋病毒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著重侵害的對象是CD4+T淋巴細胞。與新冠病毒相似,愛滋病毒也需要一個侵入人體細胞的輔助受體——CCR5(可理解為打開細胞大門的鑰匙)。倘若人體中沒有這把「鑰匙」,愛滋病毒也就不會像渣男一樣,榨乾了這個細胞,又光鮮亮麗的去尋找下一個新歡。
巧的是,世界上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例,就與CCR5有關。
他叫蒂莫西雷布朗,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2007年,布朗在德國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療後,體內的愛滋病毒也被消滅了。在治療白血病時,布朗首先接受了放射治療以殺死癌細胞和在骨髓中產生癌細胞的幹細胞,然後接受了來自健康捐贈者的骨髓的移植手術,用以產生新的血細胞。
這位骨髓捐獻者攜帶 CCR5-Δ32的基因突變,導致CCR5缺失。科學家分析,可能正是由於布朗在接受骨髓移植後,也有了這一寶貴的基因突變,使得新生的免疫細胞沒有了能夠與病毒相結合的蛋白質受體。病毒失去了侵入細胞的「鑰匙」來增殖自己,最終被人體徹底清除掉了。
至此,布朗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很遺憾的是,類似「柏林病人」的治癒病例,沒有再出現過。
再一次給愛滋病人帶來希望的,就是一年前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一位被稱為「倫敦患者「的HIV感染者,在接受治療淋巴瘤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之後,HIV感染進入持續緩解,即使停止服用抗病毒藥物,在隨後的18個月裡也沒有發現HIV復發的跡象。
直到前幾天,作者將一年前發表於《自然》的「倫敦患者」在CCR5-Δ32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病情評估從「長期緩解(remission)」改為「治癒(cure)」。
無獨有偶,這位「倫敦患者」與「柏林病人」有著很多的相似點。一是他們同被愛滋病和癌症纏身,「倫敦患者」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柏林病人」患有白血病;二是都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三是願意捐獻骨髓的人必須攜帶 CCR5-Δ32的基因突變,即對愛滋病毒有抵抗力。
這種種「巧合」,才出現了世界上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人們常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那麼,以上三個條件在治癒過程中分別占多少比重呢?咱們逐一來分析。
愛滋病毒感染者更容易患癌症
愛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不久之後,愛滋病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大陸旅遊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愛滋病,這也是大陸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愛滋病之所以會置人於死地,就是因為愛滋病毒會使人的免疫功能失衡。
健康人的免疫功能平衡,身體裡面的腫瘤、癌變細胞能夠及時地被發現、清除,保持我們健康。但對於愛滋病毒感染者來說,由於他的免疫功能下降,細胞容易突變,特別是癌變,免疫系統無法控制,所以愛滋病毒感染者比健康人更容易產生腫瘤。據一項調查顯示,40%以上的愛滋病毒感染者容易患惡性腫瘤,癌症逐漸成為愛滋患者的主要死因。那麼,是否這些身患愛滋和癌症的病人都能做幹細胞移植手術呢?
幹細胞移植手術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對於柏林和倫敦的這兩個治癒病例,我們可以說是找到了治療愛滋病的靶點,但要想普及到更多人,依然是困難重重。
一是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問題。病人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前,要進行強度很大的化療,清空原有的骨髓造血系統。這意味著,此時患者的免疫功能幾乎是零,就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即便能堅持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後也可能會出現強烈的排斥、感染等現象,甚至造成死亡。
二是幹細胞移植的應用有局限性。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需要配型,並且僅限用於合併血液系統腫瘤(各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惡性淋巴瘤)患者。前面我們提到,兩位被治癒的患者都是患有血液系統腫瘤,他們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初衷是為了治療血液病。還比較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合適的配型。但是,這真的也很難。
自帶CCR5-Δ32基因突變的幸運兒太少
人體中共有2萬多個基因,基因是由鹼基組成的。人體有30億個鹼基對(一半來自於你爸,一半來自於你媽),每一個基因都是由ATCG四種鹼基排列組成,由於生物體本身的複雜性,所以基因的長度並不統一,各有差異。
在CCR5基因中,如果缺少基因編碼區的32個鹼基,CCR5基因就不能正常編碼蛋白,也就成了所謂的CCR5-Δ32突變。然而,只有來自於父母的純合的CCR5-Δ32突變,才能對抗愛滋病毒。但是,攜帶 CCR5-Δ32的基因突變的人太少了。據相關研究統計,目前只有約1%的高加索人(主要是歐洲人)有這種純合的CCR5-Δ32基因突變。找到這種「幸運兒」,並且人家還願意捐獻骨髓,難道有多大可想而知吧。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顯示,到2018年底,全球約有3790萬人在遭受愛滋病的折磨,這其中還包括很多無辜的孩子。人類要想徹底攻克愛滋病,依然任重而道遠。
「基因剪刀」有望治療愛滋,疾病終將被科學征服
據報導,德國漢堡的科學家正在使用新的基因與細胞療法來對抗愛滋病。在漢堡生物技術初創公司Provirex的支持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基於「基因剪刀」(gene scissors)的新療法,從被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切出」HIV的原病毒,並消除該病毒。
如果能夠臨床成功,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體內徹底去除HIV,而之前對愛滋病的治療只是抑制該病毒的複製和繁殖。
愛滋病病毒與其他逆轉錄病毒一樣,在增殖時其遺傳物質會整合到人體宿主基因組上進行複製。
雖然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繁殖,但不能根除這類整合性病毒。因此病毒可以在治療期間潛伏休眠,一旦治療中止,又重新開始複製
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馬普所)近日發布的消息,該療法的基本概念來自於三個德國研究機構,分別是海因里希佩特研究所(HPI)、馬普所的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
他們共同開發並優化了「基因剪刀」:設計了一種名為Brec1的重組酶。Brec1重組酶可以識別臨床上常見的愛滋病病毒株,並能安全準確地在受感染細胞的染色體組中完全「剪除」整合的原病毒。所謂原病毒,是指存在於宿主染色體內的、潛在的病毒基因組。
此前,他們曾進行了細胞試驗以及實驗鼠試驗。試驗顯示,這種重組酶可以定位識別90%以上臨床常見的愛滋病病毒株,並能安全準確地在受感染細胞的染色體組中完全「剪除」整合的原病毒。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BT)在2016年也曾刊發研究成果,顯示這種方法不會破壞寄主細胞和正常基因的功能。
科學參議員凱薩琳娜費格班克(Katharina Fegebank)表示:「漢堡的初創企業Provirex或許為抗擊愛滋病毒和愛滋病做出決定性的貢獻。這種新的治療形式可以使患者細胞第一次永久、準確地從愛滋病毒中解放出來,這將是治療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醫學、社會和歷史性突破。」
自1981年HIV在中美洲首次發現以來,全球現在HIV的檢測方向仍不容樂觀:HIV有很大的攜帶人群,但是積極檢測治療的人卻很少。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最新估計,在3790萬愛滋病毒攜帶者中,有大約79%的人被診斷出患有愛滋病,卻只有大約53%的人接受了有效的治療,只有兩人被治癒。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只有1%的情況下狀態比較好
愛滋病依舊是全世界現在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公共健康問題,儘管使用cART,HIV已經明顯降低了愛滋病毒的發病率,但終生治療仍然給經濟、健康和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帶來挑戰。
人們都十分希望能獲得一種根除HIV的方式,這些都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的探索。我們對HIV還有太多未知的事情,包括患者要有什麼樣的指標,治療到什麼程度、經歷多長時間才算完全治癒愛滋病。
但科學發展是迅速的,此次開發的基於「基因剪刀」的新療法雖然還未被臨床驗證,卻也給愛滋病治癒帶來新的希望,愛滋病終將會被科學界征服。
為什麼有些病毒感染可以治癒,有些卻不行?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卷席全球,許多國家地區目前依然處於疫情嚴重狀態。幸運的是,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不少感染了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人已經痊癒出院,這給予了人們成功抗擊疫情的信心。
不過,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的感染可以痊癒,而肝炎病毒、愛滋病毒卻會終身感染、無法治癒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和聽說許多種病毒性疾病。比如,從最簡單的感冒,到沙眼、風疹、肝炎、流感、愛滋病……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在感染的時長上,差異尤為明顯:有些只是很尋常的小病,比如感冒通常在一周內就可以自行痊癒,而有些則需要終身服藥治療。這種區別,是因為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策略。
一、感冒病毒
感冒是人類最常見的傳染病,成年人平均每年感冒兩三次,而兒童可能會接連患上六七次。目前已經發現,有200多種病毒和感冒有關,所以讓你感冒的,每次都可能是不同的病毒,不過它們的致病機制其實大同小異。
以最常見的感冒病因——鼻病毒為例,鼻病毒會附著進入人類的鼻腔上皮細胞,導致人體自行釋放炎症介質,所以會出現流鼻涕、鼻塞等症狀。
鼻病毒通常不會損壞上皮細胞,它們會複製自己,然後從上皮細胞那裡釋放出來。之後,粘液(也就是鼻涕)可以將它們沖走。這些病毒不會入侵到人體深處。所以幾天後,等炎症介質的效應消退,感冒也就痊癒了。正因如此,一般感冒只會持續很短的時間,而人類一年之中甚至可能感冒十次以上。
二、流感病毒
和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相比,流感病毒的毒性要強得多。流感病毒可以入侵鼻腔、喉嚨、肺部的上皮細胞,並在這些細胞里瘋狂複製自己。等大量病毒產生後,上皮細胞就會破裂死亡、釋放出那些病毒——聽起來很可怕對吧,這也是為什麼流感的症狀會那麼嚴重的原因。
不過,這也有一個優點:被感染的上皮細胞都會很快死亡,新的健康的上皮細胞又會長出來,所以流感病毒也是不會長期感染人的。只要流感痊癒了,那就意味著病毒已經被清除掉了。
三、B型肝炎病毒
那我們常常聽說的B型肝炎呢?B型肝炎的情況稍稍複雜一些,B型肝炎的感染通常分為兩種情況: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其中,顧名思義,慢性B肝的感染者會終身攜帶病毒,而多數急性B肝患者痊癒後,體內的病毒是可以完全清除的。
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的基本上是呼吸道的黏膜,而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是肝細胞。B型肝炎病毒會寄生在肝細胞里,不停地複製自己、釋放病毒。
不過,和流感病毒不同,在慢性感染者的體內,感染了病毒的肝細胞並不會死亡,它們會病怏怏地存活著,等於人體和肝炎病毒共存了。
而發生急性B肝感染的時候,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猛攻並殺死所有受感染的肝細胞,等這些肝細胞都死亡了,病毒也就消除了。這就是多數急性B肝患者可以痊癒,而慢性B肝不能治癒的原因。
四、愛滋病毒
B肝病毒已經很聰明了,而愛滋病毒的段位比B肝病毒還高一級。為什麼?因為愛滋病毒感染的,是人類最重要的免疫系統。愛滋病毒能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插進人類的DNA中,這樣一來,它們就和人類不分你我了。
愛滋病毒非常狡猾,受感染的免疫細胞是無法被免疫系統識別的,所以也就不能像急性B肝感染一樣,由免疫系統來清除這些病毒。需要提醒的是,愛滋病毒有很多毒株,每一種都可以獨立、終身感染人類。因此,即使是愛滋病毒攜帶者,也還是要保護自己免受更多愛滋病毒的毒手。
五、新型冠狀病毒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基本明白了短期感染和長期感染病毒之間的區別了吧?目前,人類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還沒那麼透徹。不過,同是呼吸道感染病毒,它的致病機制更接近流感病毒和感冒病毒,而不是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呼吸道的上皮細胞,之後可能會損壞這些細胞,同時還會引起炎症反應,導致嚴重的肺纖維化。
一旦痊癒,病毒就會隨著這些上皮細胞的更新換代而消失,所以病毒是不會長期存在於人體,更不會像某些謠言所說的一樣,「需要終身服藥治療」。雖然目前抗疫情況還不能讓人放鬆警惕,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戰勝新冠病毒,是遲早的事。
科學家分選出廣譜愛滋病毒中和抗體
愛滋病毒是通過其表面膜蛋白來感染人體細胞的。這個病毒表面的跨膜蛋白是個三聚體的糖化蛋白,在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中構像很多,持續變化。以往在分選抗愛滋病毒的廣譜中和抗體時,用來標記抗原特異性B細胞的都是游離蛋白,那麼原本的病毒跨膜蛋白三聚體在失去胞膜的支撐後,往往只能以單體的形式或者固化三聚體的形式進行純化,這些純化的游離蛋白不太可能完全重塑病毒表面跨膜蛋白的原本構像。
為了克服這個不足,2020年4月20日,哥倫比亞大學Aaron Diamond愛滋病研究中心伍雪玲課題組在《Cell Host & Microbe》雜誌上發表文章《VSV-Displayed HIV-1 Envelope Identifies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Class-Switched to IgG and IgA》,首次以VSV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水泡口炎病毒)作為平台來展示愛滋病毒表面的膜蛋白,並以此來標記抗原特異性B細胞,從兩個病人(代碼分別為M4008和M1214)血樣中總共分選出五個抗愛滋病毒的廣譜中和抗體,其中三個抗體呈現出30-65%的毒株覆蓋率和不錯的作用強度,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病人血漿中的總體中和抗體活性,這些結果表明用VSV展示的愛滋病毒表面膜蛋白作為B細胞標記物是成功的。
為了進一步分析這三個廣譜中和抗體的B細胞譜系,課題組做了這兩個病人B細胞受體(B cell receptor, BCR)的高通量測序。測序結果與這三個廣譜中和IgG抗體序列做對比,不僅發現了它們在IgG同類型中的同克隆源變異體,而且對於其中的兩個抗體M4008_N1和M1214_N1,還發現了IgA的同克隆源變異體!這真是意外的發現!至此為止,以往分離的抗愛滋病毒中和抗體都是IgG類型的,而這次是第一次發現IgA類型的抗愛滋病毒廣譜中和抗體,而且是與眾不同的轉換成了IgG和IgA的廣譜中和抗體!眾所周知,也正如教科書所教的,抗體類型轉換都是從初始IgM類型的B細胞轉換成IgG或者IgA類型的B細胞。雖然有人在體外B細胞培養中或者BCR高通量測序中發現有IgG進一步轉換成IgA的現象,但這種現象從未在已知功能的人源抗體中得到闡述。這個現象首次在兩個病人的兩個抗愛滋病毒廣譜中和抗體中得到證實和明確闡述,意義重大,是對目前免疫學教科書的有益補充!
最後,課題組對這兩個廣譜中和抗體在病毒表面膜蛋白上的表位識別進行了分析,發現兩者識別的都是新表位。M4008_N1識別的是免疫原性很強的V3頂部,而以往識別這個表位的抗體都不能有效中和愛滋病毒,所以M4008_N1識別這個表位的方式和角度一定有其獨特之處。第二個抗體M1214_N1識別的則是一個從V2至V5的狹長的全新表位,因此被命名為」V2V5走廊表位」。這個抗體結合的部位是通過冷凍電鏡技術取得的結構進行分析和闡述,所以十分明確、清晰。這些新表位的定義也為愛滋病毒疫苗的設計提供了新的靶位。
這篇文章的發現引人入勝。首先,課題組以VSV作為平台來展示愛滋病毒表面膜蛋白並以此來標記B細胞取得成功,克服了一個分選愛滋病毒廣譜中和抗體的技術難題。其次,課題組意外發現分選出來的兩個廣譜中和抗體的類型已經轉換為IgG和IgA,而且是通過極不尋常的從IgG進一步轉換成IgA的機制。最後,這兩個中和抗體識別的病毒表位都是新的。
那麼問題來了,是這些新表位識別決定了這兩個抗體從IgG進一步轉換成IgA的命運,還是新表位識別僅僅只是巧合?IgG進一步轉換成IgA的現象有多常見?僅僅是在愛滋病毒慢性感染者體內發生,還是在病毒急性感染期也會發生?別的病毒感染,包括現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不會引起IgG進一步轉換成IgA呢?這些問題就要留待以後的抗體研究中去尋求答案了……
華人科學家用納米顆粒「誘餌」阻斷HIV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顛覆了標準的病毒藥物靶向方法,開發出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納米海綿」方法,可防止愛滋病毒在體內擴散:輔助T細胞的細胞膜包裹聚合物納米顆粒,並將之轉化成誘餌攔截病毒粒子,阻止它們結合併侵入人體免疫細胞。
這項由納米工程教授張良方(Liangfang Zhang)領導的納米材料和納米醫學實驗室開發的技術,可以應用於許多不同種類的病毒,為對抗難以對付的病毒的新療法打開了新大門。張良方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雅各布斯工程學院納米工程系的教授。
這項研究首次發表在2018年11月的《先進材料》雜誌上,題為「模擬T細胞的納米顆粒可以中和愛滋病毒的傳染性」。研究正在進行中。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雅各布斯工程學院張良方實驗室的化學工程師兼項目副科學家Weiwei Gao說:「這裡的關鍵創新是,我們正站在愛滋病這個大問題的另一邊。」「傳統的藥物開發方法要求我們找出如何阻斷病毒中的關鍵蛋白質或信號通路,使其不能攻擊人體。問題是在這些病毒中有這麼多的途徑,很難找到一個真正關鍵的途徑。」
「我們的方法來自另一個方面:觀察病毒目標,」他繼續說,「納米顆粒被病毒攻擊的細胞膜包裹著。因此,它們可以作為細胞的誘餌來攔截病毒的攻擊。」
HIV的典型目標是CD4+ T細胞;這些細胞也被稱為輔助T細胞,在健康的身體中,這些細胞幫助檢測外來病原體並將其作為攻擊和清除的目標。愛滋病毒利用CD4受體發現並與這些T細胞表面結合,然後將它們的遺傳物質注入T細胞,利用T細胞機制進行自我複製。最終,在製造了足夠多的新HIV後,病毒顆粒衝出細胞,尋找其他T細胞進行攻擊。
愛滋病毒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破壞性,部分原因在於攻擊和殺死T細胞會嚴重損害免疫系統,使身體更難抵禦繼發性感染。而且這種病毒變異迅速,改變了它的遺傳密碼,使得傳統的抗病毒和藥物發現方法難以靶向目標。
在2018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用分離的CD4+ T細胞細胞膜包裹納米顆粒。當這些納米顆粒被添加到培養皿中的T細胞中並暴露於病毒中時,這些被稱為TNPs的納米顆粒就像一種海綿,吸收病毒並保護T細胞不受感染。他們發現,HIV與TNP結合的可能性與T細胞結合的可能性是一樣的——但由於這些納米顆粒內部沒有細胞機制,因此病毒不能注射或複製自身,因此它是無害的。
就像CD4+ T細胞一樣,納米顆粒通過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與HIV結合。當TNPs以3mg/mL的濃度加入到T細胞混合物中時,與未使用TNPs處理的細胞相比,該團隊發現感染減少了80%以上。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頗有希望的證據,這些納米顆粒可以被注入患者的血液中,吸收愛滋病病毒感染,降低感染水平,最終將其清除出系統。
「使用TNPs治療愛滋病還有另一個潛在的應用。體內的免疫細胞感染了愛滋病毒,但並沒有產生新的病毒,而是變成了病毒的宿主。」「找到摧毀這些病毒庫的方法是愛滋病研究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但是這些儲存細胞也可能表達gp120,所以TNPs可以作為精確地將抗病毒藥物輸送到這些細胞並殺死它們的載體。」
這項工作的靈感來自於張良方實驗室早期的紅細胞研究項目。Gao說,這種方法可能適用於各種各樣的病原體。「許多細菌也喜歡攻擊紅細胞,」他說,「因此,這些納米顆粒可能會作為誘餌,阻止細菌釋放毒素。或者它們可以作為誘餌對其它毒素做出反應,比如針對紅細胞的神經毒劑。」
在這些TNPs用於人類患者之前,它們的道路上仍然有許多障礙。例如,他們還沒有能夠在活體動物模型中測試TNPs。
「因為愛滋病毒是一種人類疾病,很難在動物模型中複製它,」Gao說,「因此,我們正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衛生部門的兒科傳染病科主任史蒂芬斯佩克特博士就這個問題進行密切合作,以找出在體內測試的最佳方法。」
根據公開資料,張良方1996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分別於2000年與2002年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2年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化工系,在Steve Granick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2006-2008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在Robert Langer教授的研究組進行博士後工作。2008年7月,加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系任助理教授,於2012年3月晉升為終身副教授,2014年7月晉升為終身正教授。2013年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商評》雜誌評為「2013年度世界最傑出青年創新專家」
儘早治療HIV,病毒庫可縮小99%
研究人員發現,在感染的最初階段,宿主很容易受到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影響。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後數周內開始抗逆轉錄病毒(ARV)治療時,其病毒庫可減少99%。儘管愛滋病毒在感染後不久就開始建立病毒庫,但在最早的階段,病毒庫仍然易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影響。
如《科學轉化醫學》所述,來自蒙特婁大學醫院研究中心和其他組織的國際研究人員小組分析了美國軍事HIV研究計劃的急性HIV感染隊列收集的血液和組織樣本。
該人群包括不超過兩周感染愛滋病毒的人,這意味著他們處於所謂的Fiebig I或II感染階段。這些人立即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在感染愛滋病毒後持續約10天的Fiebig 0期期間,病毒的所有跡象都無法檢測到。第一階段從測試可以檢測到HIV RNA開始。它持續約七天。當檢測到p24抗原(一種病毒蛋白)後,第二階段開始,持續約五天。ELISA檢測到HIV抗體後,第三階段開始,持續約三天。第四階段從Western印跡檢測呈陽性或不確定開始,持續約六天。當蛋白質印跡試驗呈陽性但未檢測到整合酶p31抗原時,V期開始,持續約70天。最後,當蛋白質印跡檢測到p31抗原時,無限期持續並指示慢性感染的VI期開始。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對泰國170人的樣本進行了研究,他們最近剛進入TV254研究時就感染了HIV。隊列成員的平均年齡為27歲。96%是男性。他們在診斷後兩天內開始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研究人員發現,在5個主要階段I至III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患者,其細胞內愛滋病毒感染的頻率急劇下降,以至於整個身體幾乎無法檢測到病毒庫。持續存在的罕見感染細胞主要在淋巴組織中發現。
「在此非常早的階段開始(ARV治療或ART)可以通過清除腸道相關淋巴組織和淋巴結中的大量感染細胞來清除病毒庫,從而大大減少病毒庫的大小。」蒙特婁大學教授Nicolas Chomont博士在新聞稿中說。
「儘管這些早期治療者的病毒庫非常小,」Chomont繼續說道,「該病毒仍然存在,有人可能會說目前尚無直接的臨床益處。儘管如此,由於這些早期治療者的病毒庫數與對照組相比是其100倍,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根除小型病毒庫比起大型病毒庫要容易得多。」
因此,早期HIV的檢測和治療至關重要。
HIV預防與傳播途徑
HIV通過體液(如血液、分泌物以及母乳)交換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非安全行為、使用未經消毒處理的針頭、母嬰傳播、移植感染者器官或輸入感染者血液等。HIV雖然可怕,但在體外的存活能力極差,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如擁抱、共用餐具、水杯都不會感染HIV。此外,咳嗽、打噴嚏等行為也不會傳播HIV,尿液和糞便中也檢測不到HIV。
因接吻而感染HIV的機率非常低,除非雙方的口腔內都有較大的開放性傷口,並正在流血。沒有任何文獻及證據證明HIV可以通過唾液傳播。更重要的是,當感染者體內的HIV載量降低到無法檢測出來時,完全沒有將HIV傳播給別人的可能性。
HIV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如果不採取任何控制手段,也就是說,HIV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因此「感染HIV」和「發展到愛滋病」不是一回事。如果不幸感染HIV或確診為AIDS,並不意味著世界末日已經到來。積極配合將有效控制載量,並使免疫細胞的指標回升,一樣可以擁有相當長的存活時間和高質量的生活。
但無論如何,面對目前尚無法治癒的HIV,人們的首要任務是預防,一旦發生高危行為並且懷疑感染,請務必及時進行HIV檢測,以便將危害降至最低。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HIV人群中僅有一半數量的人群在接受治療,而沒有接受治療的人群中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HIV陽性的狀況。
服用抗艾藥期間的飲食小建議
健康飲食對愛滋感染者及病人來說至關重要。感染愛滋病病毒後,由於多種原因會造成身體的代謝、食物的消化吸收發生變化,絕大多數人會出現一些影響營養素攝入和利用的症狀,從而影響患者的食慾,影響營養的吸收,最終導致患者的康復效果甚微。
艾友日常飲食建議
高能量、高蛋白飲食。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由於食慾下降、吸收功能降低造成能量攝入不足,同時,由於機體代謝率升高,使得能量不平衡,所以在飲食上應當以高蛋白和高能量的食物為主。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日常最好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特別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維生素E的食物。
少量多餐、定時進餐。一次進食量過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損傷脾胃,對病情不利;進食過少又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足,營養更加匱乏。所以,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應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為宜。
食物多樣化。每一頓飯,儘量多吃幾種食物,要學會計劃一個包含五類食物的飲食。
注意飲食衛生,以降低食源性感染的風險。
避免食用酸、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每天攝入脂肪在40g左右,預防腹瀉。慢性腹瀉是愛滋病常見的併發症,是患者體重降低的一個主要的促進因素,而體重降低其生存時間明顯短於體重正常的病人。
飲用大量液體並保持水分也很重要。液體有助於身體處理藥物,這是典型的愛滋治療方案的一部分。
如果您計劃開始服用任何新的維生素,礦物質或草藥補充劑,請務必先諮詢醫生,以免其與HIV藥物相互作用,並引起副作用。
預防噁心嘔吐的小建議
感染愛滋病毒和服用抗病毒藥物都可能會引起嘔吐反胃,少吃或不吃只會使情況更糟,而除了在就餐前半小時服用抑制噁心嘔吐的藥物外,吃少量的低脂食物;吃干饢、麵包干、餅乾等干的食物;吃鹹的食物等也能抑止噁心和嘔吐,而甜膩、辛辣、高脂以及含咖啡因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另外,飯後一小時內不要躺下(如果體力不支可半躺半坐);飯後要松衣帶多呼吸新鮮空氣;聞到食物氣味噁心時可在短時間內不要吃該食物;採取少量多餐等小細節也是預防噁心嘔吐的好方法。
預防腹瀉的小建議
腹瀉較多時,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儘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用鮮果汁、番茄汁等補充維生素;補充充足的水分和含有豐富鉀離子的食物,因為腹瀉會引起身體脫水,要比平常多喝3-4杯水;要多補充含有豐富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馬鈴薯、魚和肉類。另外白米飯、水煮白麵條、白麵包等對止瀉會有一定幫助,而如果產生脹氣就要避免豆類食物。
安進瑞百安顯著降低HIV感染者LDL-C
生物谷BIOON 2020年3月29日訊:安進(Amgen)近日公布了PCSK9抑制劑類新型降膽固醇藥物Repatha(瑞百安®,通用名:依洛尤單抗,evolocumab) IIIb期BEIJERINCK研究的陽性結果。結果顯示,在接受最大耐受劑量降脂療法但LDL-C仍無法充分控制的HIV陽性(HIV+)患者中,Repatha可安全有效地顯著降低LDL-C水平。該結果於3月28-30日舉行的美國心臟病學會年度科學會議(ACC20)虛擬會議上公布,並同步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根據該研究結果,Repatha是第一個被證明在HIV感染者中可降低LDL-C的PCSK9抑制劑。
BEIJERINCK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24周研究,旨在評估每月一次420mg劑量Repatha用於治療HIV+患者高脂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共入組了467例成人患者,這些患者已知感染HIV,在隨機分組前接受了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穩定HIV療法、並且在隨機分組前還接受了4周或更長時間的最大耐受劑量降脂療法。在研究進行期間,2種背景療法均不作改變,他汀類藥物不耐受的患者有資格參與這項研究。Repatha治療組完成24周雙盲治療期的患者,入組至開放標籤期直至第52周研究結束。
結果顯示,該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LDL-C相對基線的變化)和全部次要終點:在患有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HIV感染者(PLHIV)中,治療24周,與安慰劑相比,Repatha每月一次治療將LDL-C水平降低了56.9%。與安慰劑組相比,Repatha治療組在全部次要終點也表現出改善:71.9%的患者LDL-C較基線水平降低≥50%、65.4%的患者LDL-C水平<70mg/dL。該研究中,沒有發現新的安全問題,2個治療組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發生率具有可比性。
安進研發執行副總裁David M. Reese表示:「在HIV感染者中,某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會增加LDL-C水平和改變脂質組成。這項研究增加了我們對Repatha的總體證據基礎,同時也為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一代表性不足的患者群體中的膽固醇管理提供了依據。這些積極的結果表明,Repatha可以幫助這些患者降低LDL-C,這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之一。」
BEIJERINCK研究的首席調查員、巴黎索邦大學心臟病專家Franck Boccara教授表示:「專業指南,包括最近來自歐洲心臟病學會和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的指南,要求對PCSK9抑制劑在特定人群(如HIV攜帶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學會的降膽固醇指南也將HIV感染確定為心血管風險增加因素。在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但LDL-C水平仍然很高的HIV感染者中,BEIJERINCK是第一項III期研究,證實PCSK9抑制劑可以有效和安全地降低HIV感染者的LDL-C。解決這一高危患者群體中不受控制的LDL-C,對於保持在改善HIV感染者生活方面取得的進展至關重要。」
在全球範圍內,約有3800萬HIV攜帶者(PLHIV),美國有110萬。據估計,與HIV非攜帶者相比,PLHIV的心血管(CV)風險幾乎是前者的兩倍。此外,HIV非攜帶者相比,PLHIV在更早的年齡面臨著重大的健康挑戰。過去20年來,HIV相關心血管疾病的全球負擔增加了兩倍,而且隨著PLHIV年齡的增長,這一負擔將繼續增加。當前,75%的PLHIV年齡超過45歲。
IIIb期BEIJERINCK研究是安進PROFICIO臨床和現實世界證據(RWE)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正在調查Repatha在不同人群中降低LDL-C的作用和心血管結局,並檢查不同人群中降脂療法的使用情況。到目前為止,PROFICIO項目已包括35項臨床試驗,涉及全球41000多例患者和80多項真實世界的證據研究。
Repatha是一種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G2 (IgG2),針對人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該藥與PCSK9結合,抑制循環PCSK9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LDLR)的結合,從而阻止PCSK9介導的LDLR降解,使得LDLR可重新循環回至肝細胞表面。通過抑制PCSK9與LDLR的結合,Repatha增加了能清除血液中的LDL的LDLR的數量,從而降低LDL-C水平。
截至目前,Repatha已在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盟所有28個成員國。在其他國家的申請目前正在進行中。
在大陸,Repatha(瑞百安®,通用名:依洛尤單抗,evolocumab)於2018年8月首次獲批,成為首個治療成人或12歲以上青少年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的PCSK9抑制劑。2019年1月,Repatha獲批一個新的適應症: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人患者,降低發生心肌梗死、中風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的風險。此次批准,使Repatha成為大陸市場第一種可用於該適應症的PCSK9抑制劑。
HIV的發現:第一個得愛滋的人對黑猩猩做了什麼
愛滋病是最著名、最讓公眾感到恐懼的傳染病之一,幾乎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嚴重的災難,而且它至今依然在不少人群中肆虐著。1981年的夏天,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地區爆發了一種可怕的新疾病,它能破壞病人的免疫系統,使病人輕易地死於原本常見而無害的病原體。在當時,人們對這種病一無所知。近四十年過去,在探索這種神秘疾病的道路中,人們經歷了一個個的坎坷,也獲得了一個個的成就……
新疾病的出現
1981年6月,美國疾控中心報導了幾例很不尋常的病例。從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在洛杉磯有五個以往很健康的年輕人患上了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這是一種非常罕見又嚴重的感染,通常只會出現在免疫功能嚴重低下的病人,如營養不良的嬰兒、移植病人、化療病人身上。這五位年輕人的病情迅速惡化,被報導時,已有兩位患者死去了。
一個月後,又有醫生確診了更多類似的案例。在紐約、加州地區有26名同樣年輕以往健康的男性,患上了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或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是由人類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惡性腫瘤,也很罕見,同樣也只出現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上。
這些病例引起了疾控中心的注意,大家意識到很可能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並將其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不過,在那時候人們對它毫無了解,甚至不知道這是傳染病還是中毒,還是放射性污染。一時人心惶惶,紐約的交警甚至帶上了口罩預防。半年之後,疾控中心已經統計到了159例這樣的案例,病例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人們,這很可能是一種危險的新型傳染病。
鎖定罪魁禍首
最開始的病例都是男同性戀者,於是人們最初誤以為這是只有在男同性戀中才會出現的疾病;在發現這種新疾病的一年後,人們已經刷新了它的各種傳播途徑。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可以傳播;異性之間的性行為也可以;公用針頭和母嬰傳播也可以,說明這是一種經過血液播散的傳染病,和肝炎病毒很相似。
因為這個原因,科學家們開始大膽地推測,這種怪病的罪魁禍首是一種新的病毒。全球各地的衛生工作者都開始了偵探之旅,希望提取出這種病毒,從而揭開病毒的神秘面紗。
可是,這種病毒要到哪裡去找呢?
作為一種血液傳染病,在患者的血液中理應是存在著這種病毒的,可因為血液中存在的病毒濃度實在是太低了,無法找到。在這時候,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們開始試著在患者的免疫細胞中尋找。這種疾病主要累及免疫系統,那麼可想而知,免疫細胞中有著高濃度病毒的可能性是最高的。1983年初,巴黎的科學家們有了巨大的進展,他們真的在患者的T淋巴細胞中分離出了一種新病毒。
源自非洲的黑猩猩
不過,雖然在患者的免疫細胞發現了一種新病毒,但這還不算大功告成。萬一這種病毒與新疾病無關呢?科學家們很快開發出了簡便靈敏的病毒檢測技術,之後便收集各地患者的血液樣本,並逐一檢測,發現這種病毒確實在所有患者體內廣泛存在,而在健康人體內則無從尋覓,二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絕不可能是純粹的巧合。
於是,人們正式將這種病毒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HIV。
有了病毒,下一步便開始想要分析它,試著為預防和治療提供更多依據。在80年代中期,科學家從非洲中部的醫療文書中發現了類似於愛滋病的描述,意識到也許愛滋病在1981年以前就有了,只是它最初發源於醫學條件落後的非洲,因此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非洲的研究很快提供了更多新發現。HIV其實和非洲黑猩猩體內的一種免疫缺陷病毒非常相似,它的起源,很可能是當地獵人在捕殺黑猩猩時,傷口破損被患病黑猩猩的鮮血污染而引起來的。
找出病因之後,科學家們一夜之間便看透了迷霧,迅速地闡明了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並開始對醫院的供血進行檢測從而降低輸血導致的感染。HIV的特點在於它突變的非常快,因此疫苗研製非常困難,至今已經快四十年了,依然遙遙無期;不過,好消息是科學家在1987年便已經開發出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如今的治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早就將愛滋病從死刑變成了一種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拯救了全球幾千萬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