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艾,不要防愛

剛剛過去的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

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有一個叫作「紅絲帶防艾抗艾協會」(以下簡稱「紅絲帶協會」)的社團很有名,它是大陸高校第一個關愛愛滋病患者的社團組織。

自2004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師生加入到這個社團,他們一直致力於在高校中宣傳愛滋病防治知識,關注愛滋群體。

創始人是位罕見病患者

紅絲帶協會成立15年

2004年的秋天,浙大城院醫學院藥學系老師沈王興與護理2002級的同學們一起制定了協會框架章程,設置了幾個部門,紅絲帶協會就這樣「低調」地成立了。

沈王興曾聽時任學院院長魯世傑說起,該學院傳媒分院有一個名叫黃如方的學生,連續幾年走訪河南愛滋村,關懷當地的弱勢群體。「魯院長提議,我們學校搞一個學生團隊,專門開展關愛愛滋病人、宣傳愛滋知識的活動,我就聽進去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如方算是協會的創始人。身高不足一米的他是一名罕見病患者(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症,一種被俗稱為侏儒症的先天性發育異常疾病),卻以自己超強的感召力、行動力,參與創辦了紅絲帶協會。縱然畢業多年,他仍是紅絲帶協會同學們心中永遠的「一米老大」。黃如方說:「我從小在關愛中長大,我最大的勝利就是沒有任何心理陰影,別人能夠給我關愛,我同樣能把這樣的關愛專遞給我所關心的人。」

而沈王興則被認為是紅絲帶協會的「父親」。當時的他,是浙大城市學院生命與科學學院(醫學院前身)的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同時擔任護理2002級的班主任。雖然工作繁冗,他還是把自己班級的同學們都動員起來,鼓勵大家加入到這個新協會中。

後來,看著協會發展得風生水起,沈王興也鬆了一口氣:「我們當時建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家紅絲帶展廳,開展一對一資助活動,堅持每年舉辦西湖求擁抱活動。」

胡靜、劉帥、劉秀坤、蔣傑、周寧寧、邱紅鑫、戚陳陳、黃棟材、徐海霞、林秀慧、顏磊、朱方圓、劉鵬、楊添葉……風雨兼程十五年,協會歷經了十四位會長,沈王興如今還清晰地記得他們的名字,「一屆又一屆的師生接力,才讓這份愛沒有終點」。

「康文苑」的屋檐下

每年十餘位大學生如約而至

2005年暑假,紅絲帶協會的第二任會長劉帥帶領著三名同學前往愛滋病重災區——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我們幾個一腔熱血,說走就走,初到上蔡,眼前是一個個墳頭,第一次真正感到了恐懼。」在河南之行後,劉帥曾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那些無奈與絕望,如同村裡的老井般,透著生命的破敗,那種心理上的衝擊幾乎讓我們無力負荷。

雖然恐懼,但協會的大學生們並沒有退縮,而是採取了更多行動。他們在愛滋病村支教;在杭州開辦愛滋孤兒夏令營;整理資料、做演講,將河南所見所聞講給更多人聽;把拍攝的紀錄片,積極投稿到各媒體。

2007年,沈王興輾轉聯繫到中華紅絲帶網的創始人郭保剛,將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南泉村作為協會支教點。郭保剛說:「除了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曾有不少大學前來支教,但只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堅持十多年從不間斷。」

支教是在由罹患愛滋病的熱心村民李師傅提供的一間民房裡進行的,這個房子被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康文苑」,寓意著健康、文化與希望。每年都有十餘名同學前去支教、開展調研。

浙大城院臨床醫學1504班的朱方圓現在大五,她是紅絲帶的第十二任會長,「我大學一半的時間,都與紅絲帶有關,感到無比驕傲!」

朱方圓曾參加過兩次河南行,時至今日,她還總是想起那段支教的日子和那裡的小朋友。「短期支教並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我們想與孩子分享外面的世界,鼓勵他們努力讀書。」

岑紫妍是浙大城院臨床1803班的學生,今年夏天她也去了河南支教,「總是會想念康文苑,想念每天早上慣例的敲門聲,想念孩子們調皮搗蛋的樣子。每每回頭看,這個夏天的相處時光,是我永遠珍藏的記憶。「

紅絲帶協會現任指導老師方文飛,是醫學院學工辦的老師。2017年暑假,方文飛加入了河南行小分隊。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哭泣的小男孩,大家很久都哄不好,直到一位學生輕輕給了他一個擁抱,他的眼淚就止住了。「暑假無處可去的小朋友,愛滋病陰影下的單親家庭小朋友,我們給予他們最需要的陪伴與關愛,懂得了如何保護生命安全。這種守護,就有意義。我們想大聲告訴所有人一件事:我們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要防艾,不要防愛!」

分類: 產品相關。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