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對同性戀完全沒有概念的,上高中的時候有一點。當然這個東西也不重要啦,我也沒有特別去關注這麼一個東西。
讀高中的時候,因為不怎麼學習,老師就把我放到第一排,那個不是第一排,那個其實相當於是第零排。就是在第一排前面加了四個座位,然後這四個學生都比較淘氣。我和他們不一樣的是,另外三個學生都是家裡比較有錢的學生。所以我就坐在全班的最前面靠窗邊的那個位置。
我的旁邊有一個窗台,窗台上有一個暖水瓶。下課的時候一般是女生比較願意去打熱水喝。男生挺糙的就無所謂。其中有一個男生每兩節課都要去打熱水,而且他自己有三個水杯。他每一次去都要把三個水杯都打滿。其實他平時也是相對孤僻的一個狀態,在班級裡面。但是學習也不錯,學校的活動也還參加,所以不是一個特別弱勢的一個位置。
有一次他去打水的時候,我就發現他有一個小動作,就是他,每次打了水之後,他就一隻手拿著水杯,他就另外一隻手去看一下時間,背對窗台朝向班級的門,拿著水杯另外一隻手這樣。一直小拇指還翹起來,看一下時間,動作特別誇張,頭還是有點歪的。我們當時注意到這個動作之後就覺得特別好笑。一開始的時候偷偷地學,到後來也是偷偷地學,到後來的那種偷偷就不是很介意他能不能、他知不知道我們在學。他每次一做完這個動作,他剛走過去,我就學他。
後來我一學其他的同學也就來學,大家都去學那個動作。學完之後,就很多同學都知道,隔壁班的同年級的都知道我們班的那個人特別願意比這個動作。當時不覺得,當時覺得特別好玩,也不會覺得對他歉疚,也不會覺得就是欺負了他。現在想想我可能對他的學校生活帶來了挺多陰影的。現在想想,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猜測,他可能就是一個gay。其實他也沒有很母,他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那個時候就不知道,完全在無意識之中進行的一種行為。
有一次開聯歡會,他一個人在班級的聯歡會裡面跳了一段獨舞。你想一個男生在那樣的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跳了一段獨舞,我現在想想就很明白當時的那個狀態。但那個時候就覺得,啊,他好奇怪啊,沒人會跳個獨舞。
獨舞引起的反應是?
所有人都覺得特別冷場,感覺好像穿越了一樣,大家原來是一個畫風一個style,他突然跳了一段獨舞。
我小學的時候,我媽媽是那個學校的老師,所以我比較少被欺負。雖然也有但不會太多,只是別人的事情就不會太在意,別人的事情嘛,冷眼旁觀那種。但你回想起來,那些比較喜歡和女生一起跳皮筋的男孩就比較容易被欺負。他經常和女生在一起跳皮筋,別的男生會吃醋的。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你願意跟女生玩就去跟女生玩,就不要跟我們在一起。即使他想要融入男生的圈子,男生也會排斥他。
張國榮自殺的時候,我問過她什麼是同性戀,我媽媽也不懂,她跟我瞎解釋一通,搞得我那個時候知道的其實都是錯的。她說,同性戀就是,只有男同性戀沒有女同性戀,同性戀就是大多數時候喜歡女的,偶爾也可以喜歡一下男的。
你媽媽對他們的態度是?
我媽媽那個時候在學校教一些沒關緊要的課。上什麼思想品德啊,勞動這些。我媽媽不會特別對同志有什麼態度。但是在小地方,你知道,這種(中年人)批判性很強,總願意去評頭論足的,張家長李家短,誰家孩子不結婚這種事情。基本上就是這種狀態,所以其實,不是專門對同志有一個歧視,她們只是對所有主流之外的東西有一種比較偏頗的態度。不過因為我的存在,她在她的同輩群體之間算是情況好多了的。
學校的欺凌,同志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群,但你說專門因為是同志而去欺負他,這麼有目的性的其實不是特別多。學校很多情況下會有一種主流勢力和一種邊緣自己玩的這種。我覺得它是一種集體無意識行為。大家會去欺負這個孩子可能不是因為看這個孩子不爽,可能只是因為,比如我是一個比較中間的孩子,我比較想融入主流的圈子。我就會去揣測這個主流的圈子是怎麼樣的。這個主流就會排斥這個小眾的。
他可能就會覺得,如果我也欺負這個邊緣的孩子就會顯得我也很主流。我不知道這個風氣是不是在所有的地方和學校都會存在。我記得我所在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是這樣的,可能東北人的匪氣比較重,在學校裡面拉幫結派的情況挺普遍的。學校裡面總是有一個核心勢力的,這一圈人是經常聚在一起,非常有話語權,然後很多人都想要進入到這個圈子裡面去,就會去欺負另外一些圈子外面的人。越是邊緣的,越是不願意跟大家打交道的越是會被欺負。
你認為什麼樣的孩子會遭受到校園暴力,或對於這個問題你的認識是?
大家只關注學習,你在學校裡面的生活怎樣沒有人去管。因為學校只關注學習,所以對於你在學校的生存狀況,你遭遇過什麼事情,基本上老師不太重視的,尤其是當你學習不好的時候,老師覺得你是一個不好的學生,如果老師沒有對你特別關照的話。學生如果覺得這個孩子是弱勢的,就會覺得我也去欺負一下他。我覺得這個很多可能要從老師身上下功夫。最起碼,老師應該是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的,不管你是娘啊,有些女性氣質啊,你跟不跟大家玩啊,你送不送禮啊,你學習好不好啊。你首先是我的學生,其次才是學習成績啊,其他這些東西。這些是很基礎的,但很顯然現在我們國家的很多老師很難做到。
不是在學校里大哥大姐,最掌握話語權的人會去欺負別人,那些人其實很享受人際關係,被簇擁的這種感覺。而且有時為了表示我是大哥大姐會刻意地去保護有些人。反而是中間的那些,很想要去融入那些主流圈子的那些,他們會去揣度學校里的格局,去欺負班級里比較弱勢的孩子來體現自己的強勢與身份。班級裡面有個小政治嘛。我覺得越是這種中流的,自我約束比較差的這些。
因為應試教育,初中到高中後來都是學習特別緊張的時候,這兩個時候,基本不會有時間,除了課間十分鐘之外,你基本上不會有機會去欺負其他人。因為我們晚上放學基本就半夜了,周末也都上課,很多欺凌都發生在午休放學的時候,但我們基本就沒有午休放學這種狀態。某種程度上說,當然我不是說這種教育是好的,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學生觸及社交的機會。社交能力上大家會成長得很慢,欺凌的現象發生得相對會比較少。不好的地方就是老師就永遠只看成績,學校也只看成績,家長也只看成績。有時候你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在學校被欺負了可能家長都會覺得是因為你在學校不好好學習。
採訪者手記:
就像我們談論高考,會覺得這種一刀切的選拔方式有其弊端,無法真正挑選出能力全面最出眾的個人。但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這種選拔方式是貧富發展不均衡的當下最合理的一種方式。我們談起應試教育也會感覺到,它對於校園暴力的影響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全部以成績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導致成績的優劣也成為校園歧視鏈條中的一環,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就會遭受不同的待遇;另一方面,以成績為中心,極大擠占了學生的課餘空間和精力,減少了校園暴力發生的地點和時間。
在這種教育體制之下,老師擁有很大的權威,但我們的老師往往並沒有足夠的性與性別的意識與知識。衣服的母親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她對於性與性別的知識實在是匱乏。